哇棒

哇棒副总裁周映红接受虎啸奖独家专访


发布时间:

2019-09-29

日前,在获得中国数字营销十年杰出创新人物奖之后,周映红女士接受虎啸奖平台独家专访

日前,在获得中国数字营销十年杰出创新人物奖之后,周映红女士接受虎啸奖平台独家专访,实录如下:

 

Q:入行这么多年,您觉得中国的数字营销环境是什么样的?这十年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A:

我觉得过去十年,是中国数字营销飞速发展,且不断完善的十年。这十年,用户规模、技术形态、政策法规、市场规模、用户习惯、广告主认知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增长或变化。综合形成了全新的数字营销生态。

 

 

 

Q:哇棒传媒成立以来服务了多位广告主,覆盖了快消、汽车、旅游、游戏、影视等领域,基于您的经验来看,传统企业如何实现数字时代的营销创新?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着重注意哪些方面?

 

A:

数字化已经变成基础设施,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新技术或新平台的应用那么简单,而是需要在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基础上,重新分析消费者需求、分析行业、分析自身以及供应链等,再次拆分关键要素,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定位,完全重组。相当于基于用互联网的新环境,用数字时代的思维和方法,把生意重做一遍。

 

这个过程的挑战会非常多。比如:

 

1、目标市场消费者旅程的洞察,与数字化时代叠加出现的还有消费分级、供需结构变换、全球化等大变化。企业做转型,第一要搞清楚的就是自己的目标消费者,以及消费者的决策路径;

 

2、品牌心智定位的更新和打造。既然市场以消费者需求驱动,品牌在营销中最有效的不再是强调“为消费者提供什么产品或服务”,而是“给消费者一个选择你的理由”,完成从产品定位到心智定位的转变;

 

3、让消费者“买得到”的渠道组合。数字化时代,消费者在愿意选择一个产品的基础上,对“马上就要”的体验要求越来越高,渠道的组合与运营也是很大的挑战;

 

4、用户体验的创新。数字化时代,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不受信息、地域、时间的限制,他们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高要求,让消费者尖叫的体验营造,在未来竞争中,可能不再是惊喜,而是必须。

 

 

Q:数字营销十年间风云变幻,未来也会继续随着时代不断变化。您觉得未来中国数字营销行业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A:

顺着前面问题的回答,我们知道数字营销不仅是数字化营销,而是数字时代该如何营销,这个新命题的边界,远远大于一般认为的数字营销,也远远大于目前大部分广告主在数字营销部门分配的智能和预算范畴。个人觉得数字营销行业将迎来空前的发展空间,但也会遇到空前的挑战,比如:对数字的驾驭能力;对行业、产业的理解深度;破界创新的能力;人才培养和成长的速度;行业治理等新问题的解决能力等等。

 

 

Q:加入哇棒传媒后,您提出哇棒小闭环商业价值变现服务模型,可否简单介绍一下这个模型的核心内容?它解决了商业传播中的哪些问题?

 

A:

这个模型主要是我们对内,用来给团队确定每个case的“服务目标-分解动作-配合方式-成果验证”的工作方法。

 

思考这个问题的起源,是感受到我们正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它的特殊在于拥有很多不同属性的名字,人们叫它新商业时代、大变革时代、后工业时代、供应链时代、大数据时代、互联网4.0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等等,这个时代的复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我们希望尽可能知道这个时代中不变的是什么,或者努力弄清楚,哪些变化是我们可以找到规律的。

 

思考的角度是从离我们比较近的合作伙伴展开的。最近几年我们服务的互联网企业超过3000家,有成为独角兽的,也有昙花一现的。但不管怎样,从这么密集地接触这些不同方向的互联网创业案例,会强烈地感受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商业的基础设施、商业思维、商业模式、企业竞合、企业组织、社会生活、商业文化,甚至制度变迁和治理框架,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那么,从营销的维度,到底哪些变了,哪些没变呢?

 

我们总结,营销的参与主体没变,还是供应、连接、需求,营销依然是以消费者需求满足为核心,这一点也没有变,只是消费者在生活方式、数字身份、认知水平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需求与供应的连接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试着思考在数字新生态下,企业该如何实现商业价值变现,结合哇棒的业务定位,制作了一个极简的模型和一组实用工具。

 

我们思考的初衷是希望找到新的生态中比较底层的相对不变的商业逻辑,以服务更多数字时代的企业。核心内容是,数字时代,营销的挑战不是某个环节技术应用的挑战,而是全链条的挑战。我们的业务是做营销服务,主要致力于解决的是商品或服务与消费者的连接。在数字新生态下,我们认为这种连接大概呈现这样的共同特征:

 

1、一切从消费者需求出发;

2、需求变成商业价值,需要完成全链条闭环的测试,小闭环的运转效率是关键,只考虑流量引入是不够的;

3、数字化连接,提升小闭环的效率,通常会带来指数型效应,可以支持业务快速增长,也可能快速变坏;

4、需求越来越细分和需求满足的闭环模式,要求更清晰地思考每个业务的边界。